3月27日,华润水泥发布2019年全年业绩。2019年,公司综合营业额同比增加0.4%至约389.6亿港元,拥有人应占盈利增加8.1%至86.2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全年派息59.5港仙、派息率达48.2%。作为华南地区颇具规模及竞争力的水泥、熟料及混凝土生产商,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华润水泥共有及运营96条水泥粉磨线及45条熟料生产线,水泥及熟料的总年产能分别为8,430万吨及6,130万吨;拥有61座混凝土搅拌站,总年产能为3,690万立方米。此外,通过拥有若干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股权权益,公司应占的相关年产能分别为水泥2,020万吨,熟料1,160万吨及混凝土440万立方米。2019年,华润水泥持续推行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强化内部对标管理,提升生产基地的运营效率。继续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工作,在位于广西田阳、南宁及广东封开的水泥生产基地开展智能制造项目试点;同时,致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总体安全管理水平,截至2019年底,公司28个水泥生产基地(含粉磨站)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现场评审。公司立足华南、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创新,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的机会,在骨料、装配式建筑及人造石材等新业务方面均取得突破。2019年11月、2020年3月分别在福建龙岩市武平县、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取得骨料矿山采矿权,积极探索业务运营区域内的骨料发展机会;装配式建筑业务是企业未来重点发展的新业务之一,华润水泥目前已拥有七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在运营的项目包括广东东莞润阳、广西南宁鸿基项目;在建项目分别位于广西南宁市、贵港市及广东湛江市。2020年1月,在广东江门市、广西来宾市分别取得了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用地,规划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设计年产能分别约5万及20万立方米。2019年,公司通过润丰新材料完成对环球石材40%股权的收购,同时积极打造自身研发能力,实现产品开发,促进企业战略转型,创造业务协同价值,实现产业链衍生发展战略。公司积极响应节能减排政策,依靠自主创新,持续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及工业危险废物三个领域的协同处置项目,截至2019年底,共拥有8个协同处置项目,年处理能力达到125万吨。在“十三五”期间,华润水泥将致力打造“系统成本最低、区域市场领先、创新驱动发展”三大能力,进一步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持续致力提升运营效率及质量,进一步提高环保、安全与健康...
2020
-
03
-
27
中国是个缺钾的国家,钾被称之为粮食的“粮食”,然而盐湖提钾后所产生的氯化镁却长期制约着资源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获悉,目前盐湖氯化镁无需精加工可直接制备氯氧镁水泥。 盐湖资源是中国具有相对国际优势的无机矿产资源,其中的镁、锂、钾等资源成分关系国家的资源安全和战略安全,目前盐湖氯化镁主要用于生产氢氧化镁、金属镁及镁合金、镁化合物晶须等,但是年利用率不足100万吨。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介绍,以往副产的氯化镁主要以水氯镁石的形式堆放或以老卤的形式排放返回盐湖,这不仅造成了盐湖镁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湖区资源赋存状态和开发环境,成为制约盐湖钾、锂、硼等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的“瓶颈”。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肖学英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发现,以氯氧镁水泥为胶凝相的混凝土可“直接”消耗“富存”氯化镁,且表现出较好的抗盐卤腐蚀性,并将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应用于高寒、高盐渍地区工程建设中。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表示,从实际应用看出,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在西部高寒、高盐渍地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这不仅可推动了盐湖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而且为高寒、高盐渍地区建筑材料的应用拓宽思路。
2018
-
11
-
12
刚刚得到金隅集团“保价式”要约收购的冀东水泥,10月31日又被媒体爆料,其旗下内蒙古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超过1.5亿的采矿项目,由于无法进入环评程序,项目已停滞2年,并一直拖累着公司业绩。 据悉,内蒙古大青山区近年来在环保督查的风暴下,正全力开展环保整治工作,不但对所有工矿企业进行清理整顿,而且对清理工矿企业遗留的矿坑和破坏创面的生态实施修复工作。在如此趋严的环境整治力度下,公司的项目投产恐怕遥遥无期。 水泥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与钢铁、煤炭并称环保污染的三大元凶。而冀东水泥地处河北省,作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冀东水泥的环保问题一直是监管部门和媒体关注的重点。 环保问题由来已久 早在2016年4月,冀东水泥丰润有限责任公司就因粉尘排放问题与当地村民发生了一系列纠纷,甚至不得不出动警力来维护秩序。曾有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冀东水泥从建厂开始起,就会每年给村民一定的补偿费,这就更让人质疑公司的环保问题了。 随着环保稽查的愈加严厉,冀东水泥开始意识到当前的技术和发展方式难以可持续。2017年8月,公司相关领导表示,公司正在实施环保提升工程,计划在2017-2018年内,投资10个亿进行环保方面的改善和投资,预计2018年初,工程投资计划就可以完成。 不过,对于当时业绩刚刚有点起色的冀东水泥来说,有不少人质疑这10亿元有多少是真正落实到环保整治上的。 这种质疑也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冀东水泥在其2016年收购报告书中披露的环保数据就存在矛盾。 当时冀东水泥拟收购的34家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环保费用支出合计金额,应当为6363万元,然而在收购报告书中披露的合计金额却高达50822万元,相去甚远,环保费用的支出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尚未得到合理解释。 然而,用10亿元来改善环保,并预计在2018年初完成的冀东水泥,却在2018年频频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2018年3月,执法组在唐山市丰润区县现场检查发现,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违规露天采矿作业,大量石灰石露天堆放,未采取有效粉尘防护措施,粉尘污染严重。石灰石预匀化库、煤库未密闭,上料机无污染防治设施,部分粉尘无组织排放。 2018年7月10日,内蒙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第二十五批)》,其中涉及阿巴嘎旗冀东水泥厂占用萨如拉锡力嘎查附近草原进行建设,破坏了...
2018
-
11
-
12
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王燕谋先生专门为中国水泥网和中国建材杂志撰写了文章。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给中国水泥工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王燕谋作为水泥界老前辈,为开创新中国水泥工业倾注了太多太多的心血。亲历了新中国水泥工业的恢复重建,组建水泥工业专业队伍,建设水泥生产线,研发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研发特种水泥等等。改革开放后,王燕谋成为中国建材工业管理部门领导,如虎添翼。为中国水泥工业加速实现升级换代,引进技术自主消化吸收,科技攻关与基本建设相结合,积极利用外资。卓有远见提出了水泥工业布局调整,节能环保,出口发展战略。为中国水泥工业在21世纪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我们正充分享受水泥工业改革开放的成果时,不能忘记前辈们“栽树”的辛勤,同时对水泥再现中国建筑胶凝材料昔日辉煌更加自信,水泥“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会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中国梦”充分表达了中国各族人民一百多年来的心声,一经提出立即得到热烈响应和衷心拥护,成为凝聚当今中国社会团结奋进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水泥即建筑胶凝材料。在世界水泥发展史上,曾有过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的辉煌。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开始在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基础上不断开拓,于1824年发明了水泥。其后,随着社会进步,开发出水泥新品种和愈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此历史进程中,旧中国水泥业的发展,长期落后于西方。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水泥业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中国水泥业走上伟大复兴之路。一、古代建筑胶凝材料的辉煌公元前5000年到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人用夹杂在黄土中的姜石,经磨细制成“白灰面”,用于涂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变得光滑和坚硬。这是至今被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建筑胶凝材料。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地穴建筑向木结构建筑发展,除继续使用白灰面抹地外,开始采用黄泥浆砌筑的土坯墙。在战国时代,出现用草拌黄泥浆筑墙。公元前7世纪的周朝出现了石灰,由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的哈壳煅烧而成,当时主要用于修筑陵墓。到秦汉时代,砖石结构建筑被广...
2018
-
11
-
12
3月27日,华润水泥发布2019年全年业绩。2019年,公司综合营业额同比增加0.4%至约389.6亿港元,拥有人应占盈利增加8.1%至86.2亿港元,创历史新高;全年派息59.5港仙、派息率达48.2%。作为华南地区颇具规模及竞争力的水泥、熟料及混凝土生产商,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华润水泥共有及运营96条水泥粉磨线及45条熟料生产线,水泥及熟料的总年产能分别为8,430万吨及6,130万吨;拥有61座混凝土搅拌站,总年产能为3,690万立方米。此外,通过拥有若干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的股权权益,公司应占的相关年产能分别为水泥2,020万吨,熟料1,160万吨及混凝土440万立方米。2019年,华润水泥持续推行生产运营精细化管理,强化内部对标管理,提升生产基地的运营效率。继续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工作,在位于广西田阳、南宁及广东封开的水泥生产基地开展智能制造项目试点;同时,致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企业总体安全管理水平,截至2019年底,公司28个水泥生产基地(含粉磨站)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现场评审。公司立足华南、稳中求进,推动转型创新,积极探索产业链延伸的机会,在骨料、装配式建筑及人造石材等新业务方面均取得突破。2019年11月、2020年3月分别在福建龙岩市武平县、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取得骨料矿山采矿权,积极探索业务运营区域内的骨料发展机会;装配式建筑业务是企业未来重点发展的新业务之一,华润水泥目前已拥有七个装配式建筑项目,在运营的项目包括广东东莞润阳、广西南宁鸿基项目;在建项目分别位于广西南宁市、贵港市及广东湛江市。2020年1月,在广东江门市、广西来宾市分别取得了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用地,规划的混凝土预制构件设计年产能分别约5万及20万立方米。2019年,公司通过润丰新材料完成对环球石材40%股权的收购,同时积极打造自身研发能力,实现产品开发,促进企业战略转型,创造业务协同价值,实现产业链衍生发展战略。公司积极响应节能减排政策,依靠自主创新,持续推动城乡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及工业危险废物三个领域的协同处置项目,截至2019年底,共拥有8个协同处置项目,年处理能力达到125万吨。在“十三五”期间,华润水泥将致力打造“系统成本最低、区域市场领先、创新驱动发展”三大能力,进一步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率;持续致力提升运营效率及质量,进一步提高环保、安全与健康...
2020
-
03
-
27
中国是个缺钾的国家,钾被称之为粮食的“粮食”,然而盐湖提钾后所产生的氯化镁却长期制约着资源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获悉,目前盐湖氯化镁无需精加工可直接制备氯氧镁水泥。 盐湖资源是中国具有相对国际优势的无机矿产资源,其中的镁、锂、钾等资源成分关系国家的资源安全和战略安全,目前盐湖氯化镁主要用于生产氢氧化镁、金属镁及镁合金、镁化合物晶须等,但是年利用率不足100万吨。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介绍,以往副产的氯化镁主要以水氯镁石的形式堆放或以老卤的形式排放返回盐湖,这不仅造成了盐湖镁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湖区资源赋存状态和开发环境,成为制约盐湖钾、锂、硼等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开发的“瓶颈”。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资源化学实验室肖学英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发现,以氯氧镁水泥为胶凝相的混凝土可“直接”消耗“富存”氯化镁,且表现出较好的抗盐卤腐蚀性,并将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应用于高寒、高盐渍地区工程建设中。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表示,从实际应用看出,氯氧镁水泥混凝土在西部高寒、高盐渍地区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这不仅可推动了盐湖镁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而且为高寒、高盐渍地区建筑材料的应用拓宽思路。
2018
-
11
-
12
刚刚得到金隅集团“保价式”要约收购的冀东水泥,10月31日又被媒体爆料,其旗下内蒙古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超过1.5亿的采矿项目,由于无法进入环评程序,项目已停滞2年,并一直拖累着公司业绩。 据悉,内蒙古大青山区近年来在环保督查的风暴下,正全力开展环保整治工作,不但对所有工矿企业进行清理整顿,而且对清理工矿企业遗留的矿坑和破坏创面的生态实施修复工作。在如此趋严的环境整治力度下,公司的项目投产恐怕遥遥无期。 水泥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与钢铁、煤炭并称环保污染的三大元凶。而冀东水泥地处河北省,作为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冀东水泥的环保问题一直是监管部门和媒体关注的重点。 环保问题由来已久 早在2016年4月,冀东水泥丰润有限责任公司就因粉尘排放问题与当地村民发生了一系列纠纷,甚至不得不出动警力来维护秩序。曾有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冀东水泥从建厂开始起,就会每年给村民一定的补偿费,这就更让人质疑公司的环保问题了。 随着环保稽查的愈加严厉,冀东水泥开始意识到当前的技术和发展方式难以可持续。2017年8月,公司相关领导表示,公司正在实施环保提升工程,计划在2017-2018年内,投资10个亿进行环保方面的改善和投资,预计2018年初,工程投资计划就可以完成。 不过,对于当时业绩刚刚有点起色的冀东水泥来说,有不少人质疑这10亿元有多少是真正落实到环保整治上的。 这种质疑也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冀东水泥在其2016年收购报告书中披露的环保数据就存在矛盾。 当时冀东水泥拟收购的34家公司在今年第一季度的环保费用支出合计金额,应当为6363万元,然而在收购报告书中披露的合计金额却高达50822万元,相去甚远,环保费用的支出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尚未得到合理解释。 然而,用10亿元来改善环保,并预计在2018年初完成的冀东水泥,却在2018年频频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2018年3月,执法组在唐山市丰润区县现场检查发现,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违规露天采矿作业,大量石灰石露天堆放,未采取有效粉尘防护措施,粉尘污染严重。石灰石预匀化库、煤库未密闭,上料机无污染防治设施,部分粉尘无组织排放。 2018年7月10日,内蒙自治区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群众信访举报转办和边督边改公开情况(第二十五批)》,其中涉及阿巴嘎旗冀东水泥厂占用萨如拉锡力嘎查附近草原进行建设,破坏了...
2018
-
11
-
12
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王燕谋先生专门为中国水泥网和中国建材杂志撰写了文章。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给中国水泥工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王燕谋作为水泥界老前辈,为开创新中国水泥工业倾注了太多太多的心血。亲历了新中国水泥工业的恢复重建,组建水泥工业专业队伍,建设水泥生产线,研发新型干法水泥工艺,研发特种水泥等等。改革开放后,王燕谋成为中国建材工业管理部门领导,如虎添翼。为中国水泥工业加速实现升级换代,引进技术自主消化吸收,科技攻关与基本建设相结合,积极利用外资。卓有远见提出了水泥工业布局调整,节能环保,出口发展战略。为中国水泥工业在21世纪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我们正充分享受水泥工业改革开放的成果时,不能忘记前辈们“栽树”的辛勤,同时对水泥再现中国建筑胶凝材料昔日辉煌更加自信,水泥“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会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中国梦”充分表达了中国各族人民一百多年来的心声,一经提出立即得到热烈响应和衷心拥护,成为凝聚当今中国社会团结奋进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水泥即建筑胶凝材料。在世界水泥发展史上,曾有过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的辉煌。18世纪中叶,西方国家开始在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基础上不断开拓,于1824年发明了水泥。其后,随着社会进步,开发出水泥新品种和愈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此历史进程中,旧中国水泥业的发展,长期落后于西方。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水泥业走上了自主发展的道路。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中国水泥业走上伟大复兴之路。一、古代建筑胶凝材料的辉煌公元前5000年到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人用夹杂在黄土中的姜石,经磨细制成“白灰面”,用于涂抹山洞、地穴的地面和四壁,使其变得光滑和坚硬。这是至今被发现的中国古代最早的建筑胶凝材料。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地穴建筑向木结构建筑发展,除继续使用白灰面抹地外,开始采用黄泥浆砌筑的土坯墙。在战国时代,出现用草拌黄泥浆筑墙。公元前7世纪的周朝出现了石灰,由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的哈壳煅烧而成,当时主要用于修筑陵墓。到秦汉时代,砖石结构建筑被广...
2018
-
11
-
12